在我國,林業資源是一項極其寶貴的自然資源,是大自然的裝飾美化師,可以調節氣候變化,涵養水源,減少大氣污染,給人以清新舒適的生活環境。公民在砍伐林木時候,不僅要評估林木的所有權和林木的使用權,還要對所砍伐的林木的生態效益進行慎重考慮,也就是說對林木評估時,除了考慮評估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權、所有權(也就是進行相關的林權評估、林地評估),還會評估鑒定所砍伐的林木是否破壞了生態環境,是否導致林業資源受到破壞,從而判斷是否構成犯罪。除此之外,**重要的一點就是,砍伐林木之前應向有關林業部門申請批準并核發采伐許可證,而且要注意采伐證的期限,若是持有采伐許可證,但是是超期的也是不行的。在持有采伐許可證時還要注意若不按照采伐證所規定的地點、數量、樹種、方式而任意采伐自家的林木也是不被允許的。總之,除了砍伐自家房前屋后的幾棵樹木不需要審批,其他的林木砍伐前都需要獲得相關部門的批準。
作為評估機構會收到很多這樣相關的涉及訴訟類的委托進行林權評估、林地評估、林木評估及林木鑒定的案件,包括林業案件賠損價值評估,林權糾紛、濫砍濫伐、亂墾亂占極自然災害造成森林資源資產損失價值評估。所以很多人常常認為自己不偷不搶,只是砍自己的樹木是合理合法的,為什么還會觸犯法律,主要還是因為群眾缺乏對林業生產和林業保護的相關法律概念,法律意識淡薄。相關林業部門還是要加大法律知識宣傳力度,讓林農受到相關林業法律教育,做一個懂法、守法的公民,不因為無知而觸犯法律。
青山常在,碧水長流,有樹才能有水,我們總是向往青山綠水的世界,但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合理的、可持續的利用林木資源,這樣我們才會有一個更加美麗的中國,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