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20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正組織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紅線評估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優化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總體格局不會發生變化。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 崔書紅:生態保護紅線工作已經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傮w上,各方對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技術方法、方案是認可的。由于歷史遺留的問題,需要用*新的數據和要求進行評估和再識別,按“先減法再加法”的原則,對原有紅線劃定方案予以優化。
確保面積不減 功能不降 性質不改
今年年初,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共同決定部署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工作,強調評估不是重新劃定、推倒重來,而是針對問題、解決問題、優化完善,且通過評估要確保原來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已經完成初評的幾個省結果表明,評估不會對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結果產生大的影響,生態保護紅線總體格局不會發生變化。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 崔書紅:現實中,一些地方認為生態保護紅線是“禁區”,是“無人區”,任何項目都不能上,搞“一刀切”。這種想法我認為是片面的,不正確的。總體上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管理。禁止開發區域管理要求是指在國土空間開發中禁止進行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對于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經過嚴格的審批是允許在紅線中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