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印發《意見》提出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環節損失率降到5%以下
日期: 瀏覽:606
農業和農村事務部近日發布了《關于促進減少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的損害和提高效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指導我國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 合理加工,深入加工,綜合利用和加工,促進農產品多元化發展。 分層利用和多步增值,實現減虧增供,減損增收,減虧增效,確保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應。 《意見》提出,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損失率將降至5%以下。 到2035年,農產品加工的損失率將降至3%以下。《意見》強調必須堅持分類指導,標準指導,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促進農產品加工以減少損失,提高效率。 一是加強設施建設。 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中小企業等建設干燥,倉儲,商業加工等初級加工設施和設備,延長農產品供應時間,擴大初級加工范圍,擴大 農產品增加值。 二是完善工藝設備。 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合理確定小麥,大米等定量品種的加工精度,開發特種面粉,全麥面粉,特種大米,糙米等新的保健品,挖掘玉米,大豆和特產的功能價值 農產品。 第三是促進綠色生產。 鼓勵糧食,油脂,水果,蔬菜,畜牧和水產品加工企業應用低碳,低消費,先進,適用的加工技術,并綜合利用稻殼,米糠,麥麩胚芽, 果皮和果渣,蔬菜葉,蔬菜幫助,皮膚,骨頭和血液開發各種產品。 第四是加強標準指導。 制定和修訂農產品加工業標準和行業標準,建立適當的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評價標準體系。 開展加工技術創新和加工設備創新,研發有害的實用技術和先進的加工技術,降低農產品加工能耗。《意見》要求各級農業和農村部門建立協調機制,加強溝通協調,進行進度分析,促進措施實施,研究具體的改進措施。 要加強政策支持,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參與農業項目建設,提高技術裝備水平。 擴大購買農產品初級加工機械的補貼范圍。 引導金融機構優先支持在減少損失,提高效益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要加強宣傳引導,引導消費者樹立科學健康的消費觀念,逐步改變追求“亮白潔”的消費習慣。 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監督和行業標準實施方面的作用。 總結并推廣農產品加工的典型模式,以減少損失,提高效率,營造良好的氛圍。